This is a imageThis is a image

                                     (書中王午繪版畫)

《為生命找道理》 2010/09/30天下雜誌出版二刷, 作者林火旺先生, 現任台大哲學系教授. 人該如何活?  追求功成名就需要機緣, 並非凡人皆可得, 也並非適合所有人.  想改變世界, 需要時代來成就, 歷史上很多時運不濟的天才都被埋沒, 恐怕只有正好處於時代轉捩點而且具大智慧的人, 才可以扭轉世界, 創造歷史.  一般人不敢奢求轟轟烈烈的人生, 一個平凡, 謙卑卻有價值的人生, 就足以令人產生幸福感.  偏偏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縱然無法改變困境, 人還是可以改變自己來超脫.  看林火旺教授用中西方哲學理論為人生指引迷津, 為宿命的無奈尋找出路, 定位自我追尋的方向, 關懷社會, 珍惜生命, 過一個成功, 精彩, 幸福的人生其實並不困難.

全書分五個部份: (1)思索人生 (2)人類的共同命運 (3)自我追尋 (4)關懷他人 (5)珍惜生命.  “一個沒有經過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 林教授開宗明義就以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話沉痛的呼籲, 人應認真思考自己活下去的理由, 不要隨波逐流.  蘇格拉底提示我們, 不要擔憂有多少人反對我們, 應該關心反對者的理由是否充分.  社會大眾普遍支持的想法不一定正確, 而多數人不歡迎的主張也不見得錯. 

物質條件並不足以決定人生是否幸福, 人生最需要的是心靈的資源, 心靈富裕絕對比物質富有更接近幸福. 伊比鳩魯認為簡單就是快樂, 除了食物衣服的基本需求, 就是友誼和自由.  超過一定限度後, 再多的財富或名位, 也不會提高快樂指數.  唯有擁有一些心靈相通朋友的支持, 可免於遭受磨難的痛苦, 精神上加以克服也是可以快樂的, ”哲學是用來醫治靈魂的”.

This is a image

(圖片出自維基百科)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濤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杯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楊慎  <臨將仙>

This is a image

描繪楊慎謫戍生活的明陳洪綬《升庵簪花圖》,

題識:「楊昇庵先生放滇時,雙髻簪花,數女子持尊,

踏歌行道中。」(出自維基百科)

楊慎明朝四川新都人, 七歲學文, 十一歲能詩, 二十三歲考上狀元, 三十六歲因觸怒皇上遭廷杖, 放逐雲南充軍.  從此抑鬱不得志, 孤寂潦倒, 但若沒有後半生的困境, 使他對人生得失成敗有深一層的體會, 也不可能寫出<臨江仙>的千古絕唱.  幾許淒涼, 呈現超脫世俗的豁達, 更道出 “無常, 無奈, 渺小, 孤獨, 死亡”, 這些宿命是人類共同的特質和處境, 如果人能體會生命的卑微, 渺小, 不好高騖遠, 自我膨脹, 生活上的委屈, 不懷恨在心, 讓自己活得很舒服.  楊慎說得好 “是非成敗轉頭空,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時間終會把所有恩怨情仇, 成敗得失一筆勾銷, 替每一個人討回公道.  我們若能替生命找到一個道理, 懂得經營人生, 當每天都被快樂和幸福填滿時, 永遠不會意識到死亡, 也不會覺得人生無聊.

 無論如何人無法改變孤獨的本質, 孤獨分兩種:  身體上和精神或心靈上的孤獨.  家人早逝, 形單影隻是身體的孤獨, 有些人表面上一堆吃喝玩樂的朋友, 卻找不到可以傾訴的對象, 或沒有人願意聽他吐苦水, 這是心靈精神上的孤獨.  在深山隱居的人身體雖孤獨, 但精神上卻不一定孤獨, 反倒是一個心靈完全沒有歸屬的人, 選擇逃避或用酒精藥物麻醉自己, 甚至結束生命.  所以人最需要的不只是身體上的陪伴, 更需要精神上的互相關懷和依靠.  但唯有理想, 志趣相投的朋友才稱得上精神伴侶, 這種力量可以支撐人們承受苦難的折磨, 使人掃除孤獨, 堅定邁向人生旅程.

每個生命有它的差異性和獨特性, 別人的生活方式不見得適合自己.  法國哲學家盧梭也有類似的主張:  通常一個無法自我肯定的人, 會喜歡和別人比較, 習慣用流行的標準評價自己, 這是不可能快樂的, 因為永遠有人比自己成功.   想成為第一的欲望, 想給人一個好印象, 時常諂媚自己, 諂媚別人, 外在和內在永遠不和諧, 這樣的人, 一生恆是一場騙局.

能認清自己優缺點, 了解自己的本性, 真誠地面對自己, 才能規劃出適合自己的人生.  一個人是否幸福和社會地位, 學識無關,  只有找到自己, 做自己, 肯定自己, 用自己的方式過活, 才有機會找到自己獨特的幸福.  彌勒和泰勒夫人的友誼長達二十年, 直到45歲那年泰勒先生過世, 倆人才結婚, 中間受到社會異樣眼光, 但是他沒結交別的女友, 倆人感情堅定不移, 因為彌勒意識到: “如果我向大多數人的想法低頭, 我將失去一生的幸福.”

要真正認識自己, 找到自己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有些人到了年紀很大, 有了一些人生歷練, 才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   養成思考的習慣, 永於接受挑戰, 積極表達意見, 主動承擔責任, 參與群體活動都是有幫助的.  所以, 即使是物質條件優渥的有錢人, 也不可能在一個彼此漠不關心, 充滿敵意的社會安穩度日.   道德的消極意義是: 一個充滿相互關懷, 強者照顧弱者, 窮人敬重富人的社會, 絕對是一個比較令人安心的社會.  “合作”, 就是一種道德關係, 不只考慮自己的利益, 也考慮參與者的利益, 才能得到別人的關心, 人際關係才可能持久穩定, 使個人遠離孤獨.

不道德的人需要不斷掩飾, 並付出兩種代價:  (1)擔心萬一被別人知道的心理壓力 (2)容易罹患表裡不一的人格分裂症, 說一套做一套, 長期在別人面前偽裝, 當然心裡不舒服, 無法達到幸福的境界.  良好的品格使人在逆境中看到希望.  懂得 ”感恩” 的人, “知足常樂”, 知足就是一種品德.  不要只想自己要如何成功, 想想如何才能讓整個社會更美好.

實現幸福的門檻一點也不高, 只要轉換心念, 希望別人會因為我而更快樂, 那麼生命一定充滿喜悅, 給別人快樂就是給自己快樂, 更重要的是:  您一定覺得自己活得很有意義!  一本用哲學透析人生的書, 見解獨到, 回歸生命的本質, 追尋精神心靈最大的滿足就是生命的意義.

This is a image

(照片取自 yahoo圖片檔)


• 作者:  林火旺 1952/11/22出生於台北關渡,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大學原本就讀台大數學系,後因興趣不合,轉台大哲學系。 台大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 美國愛荷華大學哲學博士.  曾任民生報記者, 台大哲學所所長, 國策顧問.  著作包括: 《從儒家憂患意識論知行問題》《自由主義與社會正義》《倫理學》《羅爾斯正義論》《倫理學》《正義與公民:自由主義的觀點》《道德:幸福的必要條件》.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林火旺 為生命找道理
    全站熱搜

    W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