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a image

《零與無限大-許文龍幸福學》2010/12早安財經初版, 40刷銷售約五萬冊, 耗時12年, 由許文龍先生口述, 林佳龍先生、廖錦桂小姐共同編著, 榮獲100年金書獎.

全書共400頁, 分四個部份, 包括(1)釣魚哲學 (2)幸福經濟 (3)理想國 (4)永恆的藝術, 自序與後記—林佳龍與許文龍先生對話錄, 附錄許文龍的<身後事, 自然事>.  與其說是許文龍先生的傳記, 更想把它歸為一位最懂得生活美學的企業家回憶錄, 展現許文龍先生三百六十度人生各個面向與價值觀.  一舉數得收穫滿滿, 不只與大師對談企業經營, 了解他成功的故事, 更像和一位與大自然生態共生的地球人談莊周哲學, 又彷彿和一位深諳藝術, 生活美學的長者一起品味藝術收藏, 真是如沐春風, 與君一席話勝讀萬卷書.  當然也包含了他對時政剴切的建言, 站在國民的角度對國家有深深的期許, 站在企業經營者的高度對經濟, 政治和政策多所批評.  愛之深責之切, 走過台灣近代80載, 用台灣在地的角度與思維解讀歷史.  讓人見識到一位有風範的企業領導人對藝術、自然、社會環境的熱愛與投入, 並領略到許文龍先生的人生智慧與獨到的幸福哲學, 令我仰慕與推崇的偉大企業家, 可謂 “台灣之寶” , 更說明了本書的價值與可看性, 錯過保證後悔.

This is a image

許文龍先生家中有十個孩子, 爸爸有一些文采, 卻在1933年美國金融海嘯後失業, 家計陷入困境, 自嘲從小功課 “土土土”, 幾乎包辦最後一名, 小學畢業沒考上高等科升學考試, 重考後進入台南工業學校, 是黑手出身, 學會現場實作, 車床, 完飾, 翻砂, 製圖, 打鐵,…種種, 奠定了創業的技術基礎.  知道自己不愛念書, 也了解自己的個性, 創意和自製是喜歡的事情, 於是自行創業就是小時的目標.  後來發現塑膠這項新材料轉向塑膠加工, 成立塑膠廠, 事業就這樣做起來的.

This is a image

一生不賭不酒, 平時不是看書, 聽跟玩音樂, 就是釣魚, 偶爾也畫畫或雕刻.  事業做起來後, 便開始買琴, 買藝術品, 成立醫院和博物館.  他不只是藝術收藏家, 令人敬佩的是無私的氣度與胸襟.  認為收藏的藝術品是人類文化的共同資產, 不可私有, 有錢只是買一部份權利, 有義務妥善保存, 傳給後世.  目前館藏畫作有一千多幅, 小提琴收藏的數量, 無論品質與廣度在私人收藏機構來說已被譽為世界第一. 

This is a image

(館藏名琴 1730年義大利安東史特拉底瓦里製作)

這些琴不僅只於收藏, 經常外借給演奏家或音樂會表演用.  一把好的琴要價五千萬美金, 琴弓一支也要一萬美金, 而且是消耗品, 貴的一支要三十萬美金.  對一個演奏家來說, 能演奏到一把世界名琴, 是畢生的夢想, 就像 “兩個靈魂的相遇”, 令人狂喜.  目前他們的琴已經出借超過八百次, 有一百多把提琴正在全世界旅行呢!  讓我見識到真正懂得幸福哲學的人是永遠心繫喜愛的興趣, 投入熱情與財力, 真實地擁抱, 不再是風花雪月.

This is a image

(與馬友友合奏)

他從小營養不良, 先天體質虛弱, 55歲以前算是個病人, 先是被肺病所苦, 又經常感冒纏身, 抵抗力差, 40歲至55歲間罹患嚴重的胃病, 想到自己的健康狀況還能做些事真是奇蹟.  於是體悟到: “沒有人一出生就可以明確知道自己是甚麼, 想要做甚麼, 經歷一些痛苦的經驗, 想得到的東西得不到, 最後才明白, 原來事情就是如此.” 一段刻骨銘心的話發人深省.

This is a image

(許文龍與牽手廖秀蘭小姐合影)

他喜歡在破曉時分海釣, 溪釣, 親近大自然, 嚮往天空, 海面光影的變化, 喜見高山流水之美, 退休後一個禮拜有五天半在釣魚.  很喜歡書中談的釣魚經, “魚通常很賊, 第一次被你騙, 第二次就不會上當了, 一開始魚鉤可以比較大支, 可是第二回若沒有換小支一點的, 牠會知道!  魚很聰明, 和我們鬥智.  魚線也是關鍵, 當牠要繁殖後代補充營養時, 就很好釣, 魚線要粗一點.  魚愛吃不吃就要換細的, 而且要很敏感, 因為牠會聞一聞就溜, 或用尾巴碰一下就跑, 像在跟你玩.  仔細觀察會發現魚的把戲很多, 到最後魚線要用更細的, 卻又容易斷, 這就要憑經驗看如何做到最好.”  卻認為自己釣魚的目的並不在魚, 只是喜歡那樣的環境, 和釣魚的過程.

This is a image

因為個性喜歡與大自然為伍, 認為在自然裡思考很超脫, 層次也比較高, 否則每天停留在瑣事無法脫身, 很多事退一步就覺沒有爭執的必要了.  “若能接受大自然的偉大, 人就能放輕鬆, 即使面對死亡.”  尊崇莊子的思想, 凡事順其自然, 花開花謝都是無常, 對 “無為” 有所領悟看世間事就會很有彈性, 換不同立場與角度思考事物, 浮沉起落事物消長就能視為常態, 如果能這樣想人就可以活得輕鬆快樂.  他自許自己最大的資產, 就是 “自由” 的觀念, 不會被事物綁住. 

This is a image

釣魚要結伴, 最快樂的是大家都釣到魚, 而不是自己獨攬, 正如企業經營哲學, “如何利益分享”.  和員工, 供應商, 顧客非對立關係, 而是彼此利益共享, 建立合理共生的關係才可長可久.  也體認到企業沒有永續的一天, 唯有 “醫院和博物館” 能長存, 並對人類有意義與貢獻.  感歎很多高學歷知識分子想不開, 教育程度愈高, 視野愈窄, “賺錢要留給後代”, 若對錢想得開, 肯定所有事物的價值, 就能超脫這種觀念了.

This is a image

談到企業經營, 很多人以為他從沒失敗過, 其實他也轉換過多種領域, 做過很多行業.  依照自己的體質選擇適合的行業, 發現若沒有競爭力就斷然退出.  遇到趨勢不是向上的行業, 就不能笨笨地一直做下去, 還要跑得比別人快, 不要火燒屁股才跑, 發現利潤愈來愈薄就要採取行動, 不然會更痛苦.  工廠曾發生過大火, 心情卻異常平靜, 心想命還在, 只是一切 “歸零”, 是禍是福, 端賴是否視為轉機, 樂觀去面對, 一切存乎一心.  他的座右銘是 “跌倒的時候, 不要馬上爬起來, 先看看地上有沒有甚麼寶貝可以撿.”

This is a image

“我是不炒股票的人, 一個以炒高股價為經營導向的人, 聘人只會想薪水給低一點, 事情做多一點.”  我重視的是, “一個人的心如果不在這裡, 就算領很少的錢, 我也不願意請.  如果你的心在這裡, 就算表現不好, 也沒關係, 算是緣分.”  他常對自己說:”我們追求的不只是錢, 我們不是要拼第一, 是要拼第一幸福.”  因為出身技術人員, 對工廠的經營注重品質, 技術, 研發和價格競爭力, 認為管理和業務單位應盡量扁平化.  算是量化生產的鼻祖, 大量採購原料降低成本, 打開全世界通路.  說到自己愛好自由不喜歡被人管, 所以公司採 “目標管理”, 充分授權, 明確劃分權利和義務, 不侵犯員工自由, 這樣大家就會很幸福.  奇美是無文字社會, 不用交報告, 管心不管人, 消滅管理, 讓員工沒感覺自己被管束, 映證莊子的無為而治, 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相信那也是上班族夢想的職場, 可以精神愉快毫無壓力地一展長才.

This is a image

 

反對炒作土地和不動產, 認為政府不應該再鼓勵高污染, 高好能的產業.  台灣未來應注重環保, 保護濕地, 奇美正和政府聯手開發南科 “樹谷園區”, 土地政府出, 營運期長達三十年(2009-2038), 像一座大公園, 將種十萬棵樹, 會有生態池, 滯洪池, 生態牆, 完全以環保意識來建築設計.  裡面有生活館, 音樂廳, 幼稚園, 商務旅館等等, 奇美投入150億開發成本, 估計可以創造六千億產值, 兩萬個工作機會, 除了營利, 也創造一個好的自然環境.

This is a image

建議政府落實地方自治, 避免集權中央, 形成南北城鄉差距, 主張國營企業民營化, 原油開放進口, 不再追求高經濟成長率, 轉而追求生活品質的提升.  鬆綁教育, 下放權力使地方教育自主, 重新規畫教育補助, 全面廢除升學考試改申請制, 教育民營化, 教育部不指定教授課程內容, 只規定共同的價值觀, 由各校經營各自特色.  廢除老農年金, 榮民重複補貼, 股市護盤, 這些都是政策買票, 不符合社會公平正義.  無需浪費警力抓賭和掃黃, 但要成立專業單位打擊跨國性槍枝和毒品販售集團.  提高醫護人員待遇與醫療設備, 醫院財務透明化, 屏除拿回扣收禮陋習.

This is a image

奇美博物館1977年成立, 1992年對外開放, 提供民眾免費參觀, 強調一個理念 “為大眾存在”, 希望一般民眾都容易欣賞.  館藏包括美術品, 樂器, 動物標本, 化石隕石, 文物, 古兵器.  目標是要讓生活的, 草根的, 大眾會感動的藝文活起來, 自許 “台灣的文化復興從台南開始, 而台南的文化復興, 從奇美開始.” 呼籲台灣的美術和音樂教育, 不要再強迫學生畫圖, 學樂理, 應著重培養學生對繪畫, 音樂的鑑賞能力, 開心地唱歌, 欣賞世界名曲就足夠了, 否則只是扼殺學習的興趣.

This is a image

過去僵化的教育從小被教導 “中華文化才是偉大的”, 使很多國人無法接受西洋繪畫和音樂, 就聽說有學生要上提琴須搭配學南胡, 學油畫須搭配學國畫, 令人傻眼.  甚至大膽提出故宮有些文物藝術價值不高, 高的是歷史價值.  台灣在文化上可以誇耀的, 只有原住民, 譬如布農族八部合音是世界獨一無二的瑰寶.  台灣真正要加油的是拼 “文化”, 而不是拼經濟.

This is a image

甚麼事該放空歸零?  甚麼事又該追求無限大?  正是本書帶給我最大的啟發與衝擊.  認為人本來就活在自然裡, 應該讓自然的原則來支配, 今天吃飽了, 再多的食物都不要.  順著這種道理, 生存其實很單純, 現代人任由欲望宰割, 爭奪很多不必要爭的, 更極端點就像發動戰爭.  “動物吃飽了, 比人類還懂得和平共存!”  很多人認為社會是 “大家的”, 賺錢卻是 “自己的”, 這實在會產生社會很不幸的循環.  認為人的基本構造和行為與動物無異, 只不過人有時講 “人道”, 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 必須以 “順天者昌, 逆天者亡” 的態度善待大自然, 利用大自然, 與大自然和平共存.  留下一個適宜的環境給下一代, 是我們最重要的工作與態度.

This is a image

This is a image

(許文龍臨摩<河畔浴女>)

我見到一位謙卑, 關懷人文, 環境, 尊重自然, 人性管理的企業家, 追求企業成長之餘更注重生活幸福, 活得輕鬆自在, 對這片土地無私大愛, 傳承文化不遺餘力, 希望自己身後不造墓, 不做像, 不發通知, 反對任何儀式, 將灰燼灑向海, 灑向山, 回報自然.  透過本書更近距離與許文龍先生面對面, 給我人生上了最寶貴的一課, 令人尊敬與感動, 改變了我很多狹隘的觀念, 更深切地認識生命的本質與人生追求最大的滿足與幸福所在, 是一本值得一看再看不容錯過的好書, 願與您分享共勉.


註:

(1) 許文龍, 奇美集團創辦人, 1928年生於台南運河邊貧民窟, 從小半工半讀, 31歲創辦奇美實業, 成為台灣壓克力之父.  63歲公司生產的ABS成為世界第一, 70歲成立奇美電子, 成為全球面板第四大廠.  在台南興建奇美醫院和博物館, 平日喜釣魚、讀書、拉琴作畫自娛, 是台灣備受敬重的企業家.

This is a image

(2) 林佳龍, 台大政治系學士、碩士、博士, 美國耶魯大學人文哲學碩士、政治學博士,  (相關照片與資訊來自市政辦公室 http://www.citylove.org.tw/about.html)  1964年生於台北萬華, 故鄉雲林, 父親是裁縫師, 媽媽彰化鹿港人, 婚後隨父親到台北打天下.

This is a image

(3) 廖錦桂, 高中念商校, 大學讀法律, 美國新社會學碩士、社會學博士班肄業, 新聞製作人, 紀錄片導演,  <新新聞>週刊創刊記者, 曾任TVBS新聞台時段製作人, 公共電視新聞部編採組長及製作人.  作品多為處理台灣重大社會爭議之議題性紀錄片, 涵蓋核電、兩岸、教育改革、電影與劇場等.  (照片與相關資料來自紀錄觀點http://viewpoint.pts.org.tw/director.aspx?direct_id=59)
 
(4) 奇美博物館照片來自官網
http://www.chimeimuseum.com/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零與無限大 許文龍幸福學
    全站熱搜

    W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