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年的才情 3.JPG

 

0曾野綾子.jpg     

 

(日本女作家 曾野綾子)

 

《熟年的才情》天下雜誌出版2011/09二刷,作者曾野綾子,1931年出生,現年80歲是日本長青女作家,出生於東京,聖心女子大學英文系畢。1993年接受恩賜獎・日本藝術學院獎,著作豐富有《晚年的美學》、《中年以後》、《為誰而愛》、《綠手指》、《聖經中的友情》、《榻榻米上的晚禱》,譯者姚巧梅,譯作高達30餘本。

 

  

 001.jpg  

 

您怕老嗎?抗拒老嗎?不承認老嗎?日本是一個超高齡化社會,2009年統計平均壽命延長中,男性79.59歲,女性88.44歲,台灣少子化未來將步上後塵,本書值得借鏡。作者語重心長對老年人提出剴切呼籲,希望老人學會自立、才覺、積極尋找自己舞台、追求自我表現,保有求生戰鬥精神。具備相當警覺才不至淪為失去銀髮流儀、品格的老人。曾野綾子提倡「老年美學」除鼓勵老人繼續擴充生活,也有該收縮引退的哲學,能收能放,不給社會帶來負擔與麻煩,活出人生最後亮麗的階段。

 

005.jpg  

 

所謂老人,一般指年過65歲的人。不過作者認為測量老化的標準是「幫我族指數」。社會上確實有一種人常把這種話掛嘴上:「朋友不幫我、配偶不幫我、兒女兄姊都不幫我」,經常脫口要求「幫我」次數頻繁是老化的前兆。主張老人應具備才情與覺醒,多多動腦獨立解決問題。

 

012.jpg  

 

很多老人使用的語彙變得極端貧乏,原因之一是不看書的關係。透過看書能學到更多自己無法親身體驗的事情,也可感受相當大的自由,達到開拓想像力的效果,表達能力自然會變豐富,還可進一步教養自己,最重要的是,對人際關係不再畏懼。以她80歲看來,所謂財產的多寡端視刻骨銘心的人生體驗量有多少。年輕時碰到困難仍不逃避且正面迎擊,那麼所吃的苦、所留的淚、所體驗到的悲傷,一定會讓他成為一個有智慧的老人。

 

006.jpg  

 

「無論老人或年輕人,原則上都要自立」,靠自己的才覺而活,或至少期待能以這種生存方式度過餘生。就算老人也必須堅強地活下去,咬緊牙關也要自己把自己的事情處理好,只要沒被虐待就不算悲慘。老,畢竟是每個人都被賦予的命運。

 

003.jpg  

 

當年紀大了,察覺能力逐漸衰弱後,必須思考緊縮生活。例如:作者經常到便宜的市場購買大量食品回家醃,一旦沒那種體力就很快放棄。不養寵物,以免沒體力照顧。旅行時有些人連自己喝的水都要別人幫忙提,如果無法提沉重行李可以改背小提包,有「分寸」地拿捏該帶的物品才是聰明之舉。一個人單獨生活還想請人幫忙整理花圃、遛狗或其他服務就只好支付報酬請人代勞,不付錢使喚人替自己做事是要不得的。

 

013.jpg  

 

無論年紀多大都應隨時注意自己言行與裝扮,不過還有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優雅」。以男士而言禮貌地幫女性把行李放上架、提重物、開門等,用餐時記得脫下帽子、喝湯不出聲、不把生菜沙拉盤子舉高,公共場合大聲交談,搭車占兩個位子,女性毫不在乎地在人前化妝,邊走邊吃,穿到露底褲的短裙等,都是作者眼中該極力避免不優雅的行為。

 

019.jpg  

 

年紀增長愈感自立的重要,這裡指的是經濟上、肉體上的自立。基本上年紀大的人分兩型:自我保護型、自信過度型。中壯時期也許眼力還好、耳朵聽得清楚、免疫力也頗高,但今非昔比,創造出適合當下自己的生存方式,這才是人到晚年的智慧。作者的養生之道就是「不過食、不夜遊」,夜遊指一起飲酒作樂。現實問題上,老人應該設法再度就業,或在庭院裡種些蔬菜,保有生產力。

 

017.jpg  

 

工作到死的拼勁外,如果凡事還想站在第一線也令人困擾。一旦上年紀就該提拔後進,考慮讓年輕人出頭,如此反而能在自由的境界擁有自己的時間,以至於更健康地工作。作者的同學都逾78歲仍在工作,有人教外國人說日語,有人開書法教室,或從事染色工作還能開展覽會。大體說老人沒目標是活不下去的,就算在老人院接受周全照護,或風雅地賞花、賞月、看表演,沒目標可能還是無趣。例如,以後要書寫繪有插圖的信,希望俳句寫得愈來愈練達、做義工、幫忙打掃鄰近環境、協助教養孫子等都可使生活更充實。

 

004.jpg  

 

一個人如果始終站在付出的立場,那麼直到去世前都處於壯年的狀態。即使鎮日躺在床上,也可以對照護自己的人付出喜樂,經常對看護道句「謝謝」。人最終能給予他人最美好的事物無非臨終風範。作者認為無論多老態龍鍾,懂得付出的人,在人生最後階段依然可說站在人生最重要的一線。

 

 008.jpg

 

如果沒多餘的錢,就要決定放棄旅行、看戲。經濟不許可就算有欲望,也要克制保持平常心。老年,是一個死心的時代。對做不到的事一件件地斷念,然後捨棄。與執著及世俗想法對抗,安靜地接納人的命運。死心和禁欲,對臨老的人是精神上極高度的課題。

 

010.jpg

 

老年的工作是忍耐孤獨,並從中發現自己。作者認為包括自己在內,幾乎所有人都過著「微不足道的人生」,然而是否能從平庸中找到偉大的意涵,正是讓自己人生是否成功的關鍵。學習養成一個人遊樂的習慣,單獨看電影、進咖啡館、看書。年紀越大能一起遊玩的朋友逐漸減少,趁早養成一個人旅行也是訓練發揮智慧預防老人癡呆的辦法。作者舉例自己每天定會做菜或撥空旅行,讓精神不至於生鏽。人生無常,卻又充滿希望,放手去做自己覺得有趣的事。

 

015.jpg

 

活得太久未必是幸福,但人還是不可以自殺。想必有很多人會懇求:「將你的生命賣給我吧。」人生苦短,生命只有一次,甘願忍受痛苦是應該的,人必須坦然度過自己的一生。人的老化以75歲為界限,出席同學會四個人中有三個身體某部分出現問題。作者75歲那年腳踝骨折到目前都尚未痊癒,所以應視健康為己任。提早開始保養身體,譬如避免飲酒過度、戒菸、養成運動的習慣、自己在家做飯,往生前都要保持自己的事自己負責的頑強意志。將疾病視為人生的一部分,即使生病也要保持開朗,並從中尋找樂趣,習慣並親近死亡。曾做過好的事情、有趣的事情、令人敬佩的事情的人,內心深處理應都持續意識到死亡。

 

007.jpg  

 

作者說自己是想太多、愛操心的人,她認為每個人都有特徵,並無好壞之分,人只能和與生俱來的性格和平共存。談到自己70歲的經驗,會不知不覺對物欲的煩惱降低,她認為不動聲色地銷聲匿跡,是一種美學。究竟有無另一個世界?不知道時,寧可信其有。她個人篤信天主教,宗教使他了解唯有理性的愛才是真正的愛。

 

002.jpg  

 

如果人得以學習自己喜歡的事物,在社會組織下勞動,懂得愛,能夠選擇要過甚麼日子,可以自由地旅行,讀喜歡的書,也被允許擁有嗜好,受到家人和朋友們的信賴、尊敬與善意,那麼無庸置疑的,那人的人生可說「大成功」!她喜歡「普通」的人生,感覺很輕鬆,擁有難以置信的廣大包容性,非常神奇。

 

014.jpg  

 

作者對人生獨到的見解是我最喜歡的觀念:有時我會認為,當置於孤獨與絕望的境地,人才最充分地品味人生。至於不曾體驗這兩種終極感情的人,基本上不能說已完成身而為人的任務。孤獨與絕望,對有勇氣的老人而言,猶如神對他說:「最後了,再更上一層樓,成為一個人格高尚的人吧!」

 

009.jpg  

 

一位自立、自律嚴謹的女作家,道出晚年人生優雅美學,如何調適肉體衰退後的生活,保持生產力、對社會持續的付出,訂出人生最後階段目標,努力體驗充實愉快的人生,保持靜謐平常心接受老也是命運不變的旅程,從中品味生命恩典,享受長壽的樂趣,都是書中教導我們未來步入老年應有的心態與生活觀。憶起印度詩人泰戈爾名言:「生如春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如何輕輕地來,靜靜地走,嘗盡人生酸甜苦辣後無憾地謝幕,值得深思並及早應對。

 

 楓葉 3.jpg  

 

 

註: 除封面, 以上照片非出自書中, 感謝日本yahoo 網站.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曾野綾子 熟年的才情
    全站熱搜

    W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