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 DSCN0437_nEO_IMG.jpg  

早秋的午後漫步於大安區青田街巷弄,尋覓亮軒新書《青田街七巷六號》中描述青澀歲月、叛逆輕狂生活的老院落影子。不料,完全顛覆書中孽子辛酸的心情,四處濃蔭蔽日,鳳凰木、菩提樹、印度橡膠樹、青剛櫟、榕樹,少不了許多高大古老的果樹。空氣中飄散馥郁誘人的桂花香氣,深具濃厚的學術人文風采,輕易遺忘六十年前艱苦憂鬱的時光,感到靜謐、古樸、雅致的悠緩氣息,令人狂喜。

7 DSC04070_nEO_IMG.jpg  

6 DSC04064_nEO_IMG.jpg  

日據時代此區喚作「昭和町」,以日本天皇名號為名,當然是台北最尊貴的地區。許多日本教授住在這裡,後由臺北帝國大學(臺灣大學前身)教授及臺北高商(臺灣大學法學院前身)佐藤佐教授等發起,學人教授自資興建供住家使用。青田街一巷到十巷,約莫18座日式傳統宿舍,形成小街屋聚落,房屋所有權人分屬台大、師範大學、國有財產局。

2 DSC04063_nEO_IMG.jpg  

1 DSC04062_nEO_IMG.jpg  

34_nEO_IMG.jpg  

NTUG010_V600075_nEO_IMG.jpg  

(馬廷英玉照由黃金種子文化公司授權提供)

本書作者亮軒,本名馬國光,父親「馬廷英」教授。故居建於1927年,原為臺北帝大「足立仁」教授親自設計,融合日式與歐洲風格,別具韻味,占地200坪。台大其他教授宿舍內部都已改為洋式風格,唯獨馬廷英教授故居原貌維持最佳,留有日式穿廊,走廊隔間仍為檜木製拉門,樑柱用料極佳,戶外綠地植栽、假山水池亦極完整,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值得珍惜保留,台北市文化局於2006/11/01公告指定為古蹟。

13 DSCN0503_nEO_IMG.jpg  

作者卻不禁感慨,當年父親由足立仁手中購得,因生活清貧無力負擔房屋稅,將產權渡讓給台大。父親晚年遭逢大學強迫第一批老教授退休,幾乎沒有退休金,住了三十幾年的房子早已殘破不堪苦無財力修繕。父親過世後十幾年間,繼母小野女士攜三位弟妹續住,住到頹牆敗瓦,蔓草荒煙,最後弟弟住到2009年搬離。

DSCN0520_nEO_IMG.jpg  

5 DSCN0465_nEO_IMG.jpg  

24 DSCN0493_nEO_IMG.jpg  

台大租賃給「黃金種子」團隊,部分成員亦為台大地質系校友,委外經營餐廳和文創小舖,2011年春黃金種子展開整修前,其殘敗可以想見。「屋中老少今何在,門外人車兀自流」,憶起那些苦樂相參,悲喜莫辨的歲月,已經很久很久不忍打這兒經過,那樣的殘敗,讓他驚慌失措。作者卻是當中最早離家的人,24歲後就再也沒回來長住過。十幾歲開始因興趣和叛逆問題與父親長期失和,離家出走,遠離了那個透風漏水,蚊蠅為患,連大樹都會無預警轟然倒塌的屋子,而屋內封藏的恩怨情仇卻永遠說不完。

11 DSCN0477_nEO_IMG.jpg  

光復之初,國民政府疲於內戰,早已民窮財盡。大學教授所得極微,父親除供養姐姐和他,還要長期供養姑丈姑媽孫姓一家六口。姑丈雖留日留法雙碩士,卻只能謀得石油公司雇員,失業後曾在家中院子養雞,不幸遇到雞瘟,與姑媽婚姻失和,58歲抑鬱而終。父親要照顧小他20幾歲的妹妹一家人極為不易,遑論把這屋子保持得漂漂亮亮。當時年紀小無法體會姑丈不得志,卻要以如此透明的一間小屋子棲身,分分秒秒都是痛苦,難怪經常毒打他宣洩情緒。

28 DSCN0508_nEO_IMG.jpg  

現在經常聽人說青田街七巷綠樹成蔭,是台北市區難得一件的清涼地。其實,從前大樹比現在還多很多。只要有一幢大樓興起,必然有許多大樹倒下。這些年大約十條巷弄就足足少了兩百棵參天巨木,令人難過得快哭出來。

DSCN0463_nEO_IMG.jpg  

當時家附近有兩個菜市場,一個在潮州街,一個在青田街口對面,和平東路上。大多數家庭都差不多窮,家庭主婦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比價,先巡視整個菜市場一遍,比品質,更要比價錢。個個攤位比,也要跟昨天前天,甚至跟去年比。他經常伴姑媽上市場,也學會怎麼居家度日。六十多年來,他依然是管家公,買菜做飯難不倒他,甚至樂此不疲,就持家而言,一點都不像個「文人」。

10 DSCN0475_nEO_IMG.jpg

12 DSCN0469_nEO_IMG.jpg  

青田七六整棟房子只有一間三疊的傭人房,跟分別為八疊與六疊的起居室,其他都是地板房。從天花板看,用石膏抹成的四周圍線板,明顯屬歐洲式。玄關的兩根柱子與台階,也是歐風。有意思的是,屋瓦全部採用台灣水泥瓦,時間久了會生苔,日本式的是窯燒不生苔的黑瓦,可能水泥瓦較重用來防颱。前院的花壇,連接了好幾間屋子,從客廳開始,接著是書房、小孩的臥室,一直通到主臥房,隨時可以出入。這樣的設計讓家人或客人隨時可以到室外賞花,小孩可以在這一處玩耍,見得出足立教授對於家庭的感情,也可以感受他在人文這一方面的素養。建材用料也非常講究,完全使用檜木,不然可能早就倒塌一空了。

29 DSCN0510_nEO_IMG.jpg  

父親生活上有一點難得的情趣,便是每天早上在花壇上做運動,先是緩緩吐納,接著打一趟太極拳,他的身段比什麼舞蹈都好看。但是到了姑丈跟姑媽一家也來同住,食指浩繁,生活當然再也談不上品質了。屋子不能好好使用,自然也美不起來。足立教授當年用心良苦,真的沒能夠住出他想要達到的水準。 

27 DSCN0499_nEO_IMG.jpg  

26 DSCN0497_nEO_IMG.jpg  

25 DSCN0500_nEO_IMG.jpg  

長廊一側的陽光花房後來不再養花了,卻在兩旁放著好大的書櫃。廚房前走廊的櫃子裡,也都是書。便是如此,父親的書在台大研究室的書,遠遠超過家裡藏書,後來全數捐給台大,記得有十萬冊以上。父親藏書不限專業地質學方面的書,也有藝術、哲學、歷史等方面的書,有一部不完全日文版論語註本,全都是漢字。從書架上讀到唐宋八大家文鈔,也有孟子,讀起來似懂非懂,然而讀得津津有味。科學的書也不少,也愛讀,特別愛讀那兩巨冊的簡易牛津大字典。父親直到去世大概也不知道,不言不語的從他的書架上翻閱多少他的藏書,而且養成一生愛讀書到不可自拔的習慣。

32_nEO_IMG.jpg  

31_nEO_IMG.jpg  

書房後來跟客廳一元化,家裡沒有能力,直到父親去世他也沒能在家裡享受過冷氣。台灣的長夏,讓原本就怕熱的父親很受不了,他就只穿背心工作,要是熱極,也會打赤膊,但很少見。客廳矮茶几上放著打字機,鼻樑上架著老花眼鏡,專注地打著他的論文,沒日沒夜的。客廳也跟著他的研究發展愈來愈擠促。

NTUG010_V600092_nEO_IMG.jpg  

(馬廷英玉照由黃金種子文化公司授權提供)

19 DSCN0458_nEO_IMG.jpg  

20 DSCN0445_nEO_IMG.jpg  

(岩石標本)

馬廷英教授(1899年-1979年9月15日),字雪峰,遼寧大連金州人,與家父同鄉,倍感親切。畢業於日本仙台東北帝國大學地質古生物學系,1934年獲德國柏林大學和日本帝國大學理學博士。馬教授是第4位得到的漢人,也是地質學專業的第1位,深受當時世界古生物學界重視。1940年與同為留日學生孫彩蘋女士在重慶結婚,因感情不洽離異。七七事變後擔任東北中學校長,1945年抗戰勝利,奉命來臺接收臺北日本帝國大學工作,任臺大地質系教授兼系主任及臺灣海洋研究所所長。1953年,發表地殼剛體滑動說,致力於地質學之新體系研究。反覆深入地宣傳其「地殼滑動學說」,對「活動論地質學」的創立與發展貢獻很大。推論臺灣西部及海域深處可能蘊藏大量石油與油氣,主張作大規模探勘,被譽為台灣地質學之父。

30_nEO_IMG.jpg  

8 DSCN0489_nEO_IMG.jpg  

作者與父親間最大的誤會,發生在父親六十幾歲與一名日本女子論及婚嫁,姑媽冒充他的名義去信給對方表達反對父親再婚立場。父親得知後氣到當晚不給他蚊帳掛,兩人間的心結多年未解,令他心痛不已。終於明白,人的每一刻都可能會發生愛情,父親當時是在戀愛中的。他不僅只想要結婚而已,否則不會暴怒到那個程度。一個孤單了一世的老教授,只想享受他所愛的女人的愛,晚年過著簡單的婚姻生活。做學問之餘,日子不再那麼冷清,在愛情的國度裡,也是一樣的凡人!後來父親再娶的小野女士當然不是之前他愛慕的那位女性。作者對姑媽擔心父親再婚,嫂子會將她一家五口逐出家門自私的行徑,始終耿耿於懷。事後,誤會解開,父親卻自此無法原諒妹妹,不再喚名,氣稱「隔壁的」,姑媽一家人無處可去,只好在院子另造一棟小屋居住。

14 DSC04065_nEO_IMG.jpg  

屋外遠遠牆角有一叢唐竹,拔地而起,夏天竹葉乾燥,讓風一吹便沙沙作響,影子在人身上來來往往拂弄個不停。角落還有棵大王椰子、大榕樹、楓樹,清晨怕至少上千隻各種的鳥兒從大樹的枝葉間傳出海潮般的鳥鳴大合唱,一波又一波的盈耳激盪,從夢境中隨這樣的自然大合唱悠悠轉醒。還是馬家一家三口,仲夏之際,游泳池裡蓮花盛開,水裡的魚影忽閃忽現,午後,水面的波光投映在長廊天花板上,那排高高的書架有全套的《夏目漱石全集》,還有五六十冊的戰前平凡社版的《書道全集》,讓如此的波光激盪出古老智慧的神采,然而人已去,書不見,他也滿頭白髮。

21 DSC04066_nEO_IMG.jpg  

姊姊個性溫和,自小擅寫作和繪畫,北一女中畢業第二年重考上台大護理系,也沒從事幾年護理工作,感嘆如果可以像他一樣不服父親制式化想法,去念藝術,也許現在繪畫上更有成就。姐姐現七十幾歲定居美國,業餘從事繪畫都還賣幾個錢。

16 DSC04069_nEO_IMG.jpg  

15 DSC04067_nEO_IMG.jpg  

17 DSCN0473_nEO_IMG.jpg  

馬家是超級愛養寵物的家庭,最多養過8隻狼犬,沒有一天吵到晚,大家安安靜靜,人犬無驚。父親與「萊迪」總形影不離,也常帶牠去台大地質系的研究室跟教室,早期的學生也都認得萊迪。萊迪認路,牠也會自個兒走到台大找父親。父親也愛貓,常穿著長衫,更方便貓兒在身邊睡覺取暖,要是父親要起身,一定非常小心地把貓兒抱起,放在座椅上,一邊一疊聲的對牠說「對不住,好好睡,不用醒。」他們家還養鵝、鯉魚,院子裡簡直是生態園區,各式蟲魚鳥獸都來棲息,感覺溫暖趣味。

22 DSCN0487_nEO_IMG.jpg  

23 DSCN0488_nEO_IMG.jpg  

憶起父親對他最大的影響,是早起,清晨五點父親就起身,作了運動,立刻開始工作。早起、狂讀書、狂愛工作,就是從父親那兒學來的全部了。童年父親正在客廳裡打字做研究,小孩只敢用最輕最輕的腳蹤走路,生怕打擾了這位無上權威的地質學者。但現在的世界不一樣了,安靜地看著來參觀的遊客,希望他們看得滿意,還肯再來。要是父親還在,包管踱出屋外,揮揮手質問:看什麼看,快走快走!乍然間這兩百坪的老屋居然變得熱鬧滾滾,世事難料,無論是好是壞。青田七六的故事說不清也說不完,還在不斷地延展變化,或歸於沉寂,或另掀高潮,誰知道呢?只有一件事可以確定:我們都是過客。

9 DSCN0461_nEO_IMG.jpg  

6 DSC04064_nEO_IMG.jpg  

楊慎《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亮軒_nEO_IMG.jpg

   

 

 

 

 

 


作者 亮軒,本名馬國光,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傳播碩士。曾任國立藝專廣電科主任、中廣節目主持人、聯合報專欄組副主任、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系副教授。

《青田街七巷六號》2012/07 貓頭鷹出版社出版

 

DSCN0436_nEO_IMG.jpg  

 


「青田七六」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青田街七巷六號,電話:02-23916676
開放時間:週一~週日11:30~21:00,每月第一個星期一休館,
導覽手冊20元,導覽老師純義工沒收任何費用
保護老房子檜木地板,請著襪子入場

* 預約導覽 電話(02)2700-0693,星期一至五9:00-18:00上班時間來電
* 文創:小賣店客製化商品相關請洽(02)2391-0826
* 餐飲:每月中開放下月訂位,營業時間11:00-21:00,訂位電話(02)2391-6676

交通:和平東路往西方向至青田街右轉,捷運古亭站5號出口往和平東路一段步行10分鐘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青田七六 馬廷英故居 亮軒
    全站熱搜

    W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