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f_6255189_1[1]_nEO_IMG.jpg  

<五歲時, 我殺了自己> (When I Was Five, I Killed Myself) 著作完成於1981, 2010/03/25 寶瓶文化事業公司出版六刷, 作者霍華.布登 (Howard Buten) 1950年生於美國底特律, 出版過七本小說, 除了作家身分, 也是臨床心理學家, 研究自閉兒專業聞名歐美.  他也以扮演小丑為自閉兒治療, 並以 小丑不弗為名, 在歐美世界各地表演.

 

這本書1981年於美國首次以<小波>為名出版時, 雖然有不錯的迴響, 還不如1987年在法國以<五歲時, 我殺了自己>為名問世的版本.  此書在法國一炮而紅, 並以驚人的銷售量穩坐法國書市.  因為內容太震撼, 持續受到討論, 累積了各年齡層的讀者, 在法國讀者眼中, 與經典文學名著<小王子>具同等地位, 並受推崇為法國的<麥田捕手>.  並搬上大銀幕, 多次改編舞台劇, 博得每十個法國人, 有一人讀過此書的美名.  霍華.布登這部作品撫慰了無數讀者, 更讓他獲頒法國最高文學榮耀 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  譯者殷麗君小姐, 輔大法文系, 譯有<味覺樂園><巴黎人的巴黎><超奢華愛情>….

 

主角是一位小學三年級8歲的男孩藍布朗.波登, 在家排行老二, 有一個哥哥傑佛瑞, 年紀有些差距, 雖然假日早上會在一起打鬧, 彼此卻鮮少互動.  父親是猶太人, 媽媽溫暖體貼, 會做他喜歡吃的餅乾, 對他照顧無微不至 波登卻是一位有自閉傾向的孩子, 雖然有一兩位好朋友, 不過腦袋總是異於常人, 充滿另類天馬行空的幻想, 常與自己心靈對話, 喜歡逛玩具店, 和一般小男孩一樣喜歡大力水手卡通, 不過在學校常因上課講話, 闖禍, 下課與同學打架, 放學後被滯留在表現不良的長板凳處罰區.

 

潔西卡.藍頓是別班同年級的女孩, 聰明慧黠, 有點早熟, 和男主角認識在二年級一次防空演習, 當時不肯配合演習, 因為爸爸在家中地下室也蓋了防空避難所對空襲強烈的恐懼與排斥, 可見相當有主見.  第二次是拼字比賽, 波登準備了很久, 希望能拿到全校第一名, 證明給家長看自己是好孩子, 潔西卡也進入決賽, 察覺波登很想獲勝, 故意答錯放水讓波登達成心願.  潔西卡上課總是盛裝模樣, 穿小洋裝, 長統襪, 頭上帶著柔軟的蝴蝶結, 漸漸被班上同學發現他喜歡這女孩.

 

潔西卡和父親感情很好, 爸爸暱稱她 伯爵夫人”, 不幸因病去世, 敏感的潔西卡傷心欲絕.  波登冒雨在她家門口守候, 卻不敢按門鈴.  幾天後潔西卡來上課, 為撫平朋友的傷痛, 兩人一起翹課, 到校外遊蕩, 淋了大雨, 全身凍僵, 回到潔西卡家.  家裡沒人漆黑一片, 女孩告訴男孩:  我討厭當小孩, 我不想再當小孩了”, 還哭了!  男孩安慰她說: “我不會讓任何人傷害妳的, 我不會, 我要做那件事, 這樣我們就不再是小孩了.”  兩人發生了超齡的關係, 女孩說: “現在再也不害怕了!”  這時, 燈突然亮起來, 潔西卡媽媽將波登拉下床, 往牆邊摔, 臉上出血整個人滑到地板上.  他尖叫: “妳不准碰她!”, 用拳頭拼命打她媽媽, 再次被摔得站不起來. 

 

男孩被送進兒童託管住宿中心, 那兒心理醫生納維爾先生一直強逼他說出犯案原因, 引來他更大的反彈, 情緒失控, 摔東西, 咬人, 被關進禁閉室.  在那兒對一個孩子是令人恐懼的黑洞, 不時用安全帶被綁在椅子上.  他不想吐露真心話, 只是爬到牆邊的椅子上用鉛筆在牆上寫下: “五歲時, 我殺了自己”.  過了三個星期, 他一心一意在等潔西卡的信, 因為不配合吐實, 信一直被隱藏.   被醫生判定不只心理失調, 還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的症狀, 包括幻想有殺人犯在他辦公室, 顯然是為他對潔西卡所做行為的轉移罪惡感,  所以建議連父母也不能探視.  他感到孤單無助, 真想趕快回家.  因情緒不穩定表現不佳, 害得另一位主張以設身處地柔性引導方式, 和他友好的醫生傑佛瑞遭免職.  

 

圍堵郵差希望攔截潔西卡的來信失敗, 就在這次大鬧後, 突然收拾起暴戾的脾氣, 知道只有控制脾氣, 妥協才能達到目的, 乖乖的向納維爾醫生道歉, 連醫生都感動的紅了眼眶.  潔西卡信中寫道, 被媽媽轉到遙遠的俄亥俄州一所私校就讀, 事發當天她睡不著覺, 替他感到擔心害怕.  直到發現他那隻掉在她家的玩具抱抱猴快樂的唱著歌, 覺得好溫柔, 於是安心入睡, 還夢見彩虹.  他回了一封信給潔西卡, 表示現在自己彷彿五歲的一個夏夜, 惡夢醒來, 全身冒冷汗, 黑暗中不見父母親, 感到無聲無息地孤單恐懼. 

 

霍華.布登成功地創造出一個孩子的聲音, 深入而令人佩服, 故事情節進行直接快速而有衝擊性, 穿插倒敘手法靈活.  我被故事自閉兒純真, 童心, 無邪的愛所感動, 數度落淚!  引我走進兒童內心世界, 發現孩子們感受到成人世界加諸在種族, 宗教, 貧富差距的壓力, 甚至對死亡, 孤單, 恐懼的憤怒與無助, 如何在一個格格不入的世界生存, 卻又無力擺脫身邊討厭的大人的處境.  讀完省悟到大人真的常忽略孩子的想法, 今後更應設身處地轉換位置, 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事情, 體諒他們的心境, 給予真切的愛與包容, 引導向善, 化解對立與衝突.  大人再也不要自以為是, 總以為小孩不懂事, 甚至逃避責任了.  當然激起讀者共鳴的地方, 也許是讓人連想起躲在童年, 曾經不被接受, 不被接納的自己, 也想找到一個歸屬的反射.  好書值得一讀再讀, 令人愛不釋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五歲時我殺了自己
    全站熱搜

    W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