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林茶業博物館」坐落於新北市坪林區北勢溪畔,佔地近3公頃,是座閩南安溪風格的四合院建築,展現婉約深邃江南庭園之美,堪稱「茶文化殿堂」。1983年當時省主席李登輝先生核准興建,1997年開幕,館內包括綜合展示館、活動主題館、推廣中心展售館,館後設置生態園區,是民眾養生休憩的好處所。
下坪林交流道前行,左手邊一座藍色拱橋,過橋即可抵博物館,設免費停車場。可事先電話預約專人導覽,約週六上午10:30,為四處參觀提前一小時抵達。
一下車青山綠水環抱,正陶醉於清幽環境,即刻被溪畔橋上眾多賞鳥人士騷動吸引,不甘示弱拿起相機連拍了棲息溪畔不畏人群、悠遊自在的鷺鷥。或許附近種茶溪水受嚴格保護,鳥類才喜於此常駐。白鷺鷥展翅滑翔碧波倒影的柔美意境,是此行最美麗的意外。繞到橋另一頭,沿途更親近鳥類生態,見三色鷺鷥有白、鵝黃、褐黑(夜鷺),宛如來到舞台後台,親眼目睹崇拜偶像般興奮心情,飽覽鷺鷥發呆、沐浴、爭執、聊天,各種有趣神情姿態,不時還飄來群居專屬的氣味。
坪林區多丘陵,溫暖潮濕,雲霧瀰漫,適合茶樹生長。此地所盛產的包種茶享負盛名,「南烏龍北包種」名聞遐邇(南指的是南投,特別是阿里山)。良好的天然環境、勤奮的茶農和自清代傳承下來的優秀製茶技術,是坪林得以產出好茶的主因,而坪林博得「茶鄉」美譽名不虛傳。
(虎字碑)
經導覽人員詳盡解說,了解古蹟「虎字碑」的由來,遠在1867年(清同治六年)台灣總兵劉明燈巡視時為鎮邪化煞、安定民心立的石碑,這裡展示的是真跡,另兩座複製品置於國防部後備司令部,和坪林石槽原址。
旁邊栽有一株枝幹粗壯,葉片茂密的茶花,是嫁接「苦茶樹」和「山茶花」而成,鎮館寶物之一。
除某些高山地區堅持以手採摘茶菁,多數茶園已用機械採茶。台灣採茶婦女為了減輕採菁工作,多在食指黏裝上小刀。
(機械採茶)
機械採摘可縮短採摘時間,特別可集中一天當中最佳時段採摘。中午十一點至下午一點,露水已蒸發為最適合採摘時間。另方面機械採摘可省勞力和工資:兩個茶農用機器採摘一小時,等於五十個用手採摘工人三小時的採摘量。
一般採摘「頂芽」及頂芽旁一、二、三片嫩葉,稱為「一心一葉、一心二葉或一心三葉」,摘下的茶葉片非常細嫩,稱為「雀舌茶」。
製茶方式,依其發酵程度,可分為以下四大類:
發酵程度 |
茶種類 |
不發酵茶 |
綠茶 |
部分發酵茶 |
烏龍茶 |
全發酵茶 |
紅茶 |
後發酵茶 |
普洱茶 |
不敢喝茶會失眠的我,導覽員建議喝紅茶咖啡因較少,不過對製茶過程表示相當感興趣,導覽員講得津津有味。製茶過程包括:採摘、日光萎凋(指用紫外線破壞細胞膜使茶發酵,日光下攤曬或用熱風使茶菁水分適度蒸散)、室內萎凋、炒菁、揉捻(將茶葉置於揉撚機內滾動形成捲曲狀)、團揉(以布巾包裹茶葉成一團球狀再以手工或布球揉撚機來回搓壓)、乾燥(使水含量低於4%,經常須兩次乾燥)。
現代製茶機械包括太陽能焙茶機、浪菁機、炒菁機、揉捻機、乾燥機、焙茶機等,工廠實體約為博物館展示機器三、四倍大。
館內特別介紹有「茶神」之稱的鼻祖「陸羽」,著有茶經是第一位科學系統整理茶相關知識的人。模擬古人茶店竹亭品茗風雅場景可見茶文化自古深植民心,成為中國文化重要一環。
( 導覽員以正統閩南語吟唱, 韻味十足)
展示館內展品分為「茶事」、「茶史」、「茶藝」三大單元:
茶史介紹飲茶文化、製茶方法、沖泡過程、茶具等珍貴史料,導覽員稱高溫沖泡茶葉會破壞茶營養價值,可嘗試冷泡,冷泡需四小時才能飲用,若嫌耗時過長,可於前夜將冷泡茶置於冰箱,第二天可即飲,當然熱茶仍受歡迎另一關鍵乃香氣四溢與雅趣。茶事針對茶樹品種、茶葉分類、銷售、台灣茶園分布、中國六大茶系、四大茶區,和製茶過程詳加介紹。茶藝可認識如何泡好茶、茶具、周邊茶食等。
推廣中心展售館目前委由台灣農林公司經營,館內提供全台著名茶葉供選購,如文山包種、凍頂烏龍、東方美人、金萱及高山系茶等,也販售副食品如茶油、茶糖、茶凍、茶餅、及各種精緻茶具等,服務人員熱情提供試喝活動,場面熱烈。我最喜駐足欣賞陶茶具,造型、色澤琳瑯滿目、巧奪天工,稱藝術品絕不為過。為使遊客觀賞知性展示後能品茗用餐,設有休憩庭園餐廳,環境清幽,無論眺望滿山茶園、盡賞室外錦鯉、聆聽潺潺溪流、蟲鳴鳥叫,共享大自然皆為假日悠閒好去處。此行是知性感性兼具的半日遊,非常適合闔家光臨。
開放時間:
平日 09:00~17:00
假日 09;00~1800
每月第一個星期一休館
地址: 新北市坪林區水德里水聳淒坑19-1號
電話: 02-26656035
官網:
http://www.museum-lasars.de/Ordner_chinesische/III_Kunst_chn/III_501_chn.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