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_nEO_IMG.jpg  


<高處亮眼> 2010/10/01遠流初版, 2010/10/15二刷, 作者林懷民先生, 1947/02/19出生於嘉義新港, 台灣現代舞團雲門舞集創辦人,作家, 舞蹈家與編舞家.  父親林金生為台灣首任嘉義縣長.  1961年14歲就讀台中一中, 該年美國荷西•李蒙(Jose Limon)現代舞團來台表演啟蒙了他對舞蹈的熱愛.  15歲考進私立衛道中學高中部,  政大法律系,  轉新聞系, 並開始間斷的習舞, 瑪莎•葛蘭姆現代舞啟發了他編對舞的喜好.  22歲出版小說集《蟬》,  1972年美國愛荷華大學英文系小說創作班畢業獲藝術學位, 並正式在瑪莎•葛蘭姆以及摩斯•康寧漢舞蹈學校研習現代舞.

2_nEO_IMG.jpg  


1973年26歲回台北創辦台灣第一個現代舞劇團「雲門舞集」.  1980年獲第六屆台灣國家文藝獎及第三屆吳三連文藝獎.  1983年36歲創辦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 為第一任系主任, 研究所所長.  1996年獲紐約市政府文化局「亞洲藝術家終生成就獎」.  1993年由遠流出版「說舞」與「擦肩而過」兩本書.  1999年53歲獲頒有「亞洲諾貝爾獎」之稱的麥格塞塞獎.  2000年獲歐洲舞蹈雜誌選為「二十世紀編舞名家」國際芭蕾雜誌列為「年度人物」.  2005年上美國TIME 雜誌亞洲英雄榜.  2009/05/12德國舞動國際舞蹈節頒給終身成就獎. 編舞作品有1974寒食, 1975白蛇傳, 1978薪傳, 1979廖添丁, 1983紅樓夢, 1984春之祭禮, 1994流浪者之歌, 1998 水月, 2001行草, 2008花語, …等等.

3_nEO_IMG.jpg  

1986年林懷民編劇 <我的鄉愁,我的歌> 南京東路排練場巷內


作者在序中提到創團之初, 家父曾警告他”跳舞可以是乞丐的行業”, 雲門生涯對他有憧憬, 無幻想, 更無暇哀怨, 不斷拓展藝術的視野, 甚至財經的書也讀, 避免窮途末路.  本書蒐集自1974年的舊作共27篇散文, 是他30多年來學習的札記, 記錄不同時期的執迷, 探索與啟蒙, 還有多次因財務壓力萌生退意的過程.  除了在傳統文化如京劇, 崑曲, 原住民樂舞, 甚至二二八用心鑽研, 西方藝術, 舞蹈也得去關心, 觀察各國藝術家和重要作品, 而且不能單看表相, 要投射到時代, 社會和文化背景, 掌握可以運用的精華.  旅行時不帶相機, 找當地相關文化和歷史的書抓狂地徹夜閱讀, 見人就東問西問, 一切都是那麼執迷. 

4_nEO_IMG.jpg  

2006年<風.影>在台北國家劇院首演, 攀岩高手顧明登上琉璃瓦屋頂


70-80年代現代舞在台灣是新事物, 主編文化版的長輩們認為光跳不行, 要寫文章講你在做甚麼, 不然社會不懂. 他很少寫文章的理由是排斥文字, 雖然自嘲”跳舞是初戀, 寫作是妻子, 婚後又與舊情人舊情復燃, 於是跳舞成了情婦.” 因為文字傷舞, 講究文字限制了肢體的豐富性.  舞近於詩, 舞蹈的特長是以舞者的”生理發作”激發觀眾的生理反應, 是能量的交換.  所以大約二十年的時光, 試圖洗去文字的牽掛, 用畫面, 用動力思考, 自嘲現在已筆鈍.

5_nEO_IMG.jpg  

1994年 王維民演出 <流浪者之歌>


其實林懷民先生的文筆流暢, 感情細膩, 用字精準, 充滿了文學的寧靜與舞蹈的律動, 即使經過37年的歲月讀來風采依舊明艷動人, 如酒般越陳越香. 對雲門所肩負的責任和對中華文化傳承的自我期許讀來都令我深深感動.  尤其書中對很多當時提攜的長輩, 如俞大綱先生, 葉公超先生, 史惟亮先生的感念更令人一窺他內心深處真情至性, 重視情誼與感恩的細膩處.  與其說這是一本對40年舞蹈歲月的告白, 不如說是追逐夢想與漂泊靈魂的軌跡.

6_nEO_IMG.jpg  

2010 年 <屋漏痕> 劇照


寫小說他認為可以操角色生殺大權, 但編舞不同, 舞者是活的, 有情緒與體能的限制.  舞者透明的特質帶一種清冷的味道, 舞者的生涯是寂寞的, 肢體是他的世界, 惰性是他的敵人.  流汗喘息, 朝夕苦練, 但求靈活舞動, 做完美的表達, 偶爾荒廢就前功盡棄, 從頭再來.  舞者不是機器, 機械式的規律卻是一種必要.  台上的演出是多年苦練和無數次排練的結果, 然而掌聲不是最終目的, 自我完成才是最大的滿足.  舞者秉持對生命的熱情, 透過表演與觀眾互通聲息.

7_nEO_IMG.jpg  

1978年林懷民演出 <寒食>


職業舞者十個九個身上有毛病, 如脊椎骨, 膝蓋, 腿肌肉,…紐約職業舞者每年平均演出兩百多場, 辛苦的排練人人渴望休假, 真正放假大多數人的重心又都去找好老師上課, 所以舞者的假期只有兩種:  退休或受傷.  而林懷民先生總是期許自己: “跳舞不是唯一的出路, 既然要幹, 就得全力以赴, 台灣不必多一個玩票的舞者, 希望雲門能讓自己驕傲, 讓社會振奮.”  然而夢想的背後, 起而行才讓他知道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8_nEO_IMG.jpg  

1994年 林懷民的作品 <流浪者之歌>


經過多國的巡迴演出, 讓他體驗”有自信, 才能有尊嚴”, 被尊重比被了解還重要.  記得2000/10到柏林演出 <家族合唱>, 演出後”會見藝術家”的活動, 每一場都有一百多名觀眾留下來, 問起台灣劇中 “燒王船” “放水燈”的緣由.  談話都到11點半才在主持人再三宣告姍姍結束.  柏林觀眾不只想知道更多事, 也討論舞蹈結構, 讚美舞者的生猛動作與全神投入的精神, 感歎舞者呼吸聲在舞蹈行進間累積的能量, 成為另一種層次的表達.  國際芭蕾雜誌前主編說 <家族合唱>中舞者堅持不懈的抗爭精神, 令人異常感動.  他回答:  “台灣人只能堅持, 抗爭, 因為我們別無退路.”

9_nEO_IMG.jpg  

1991年鄧桂複, 羅曼菲, 張秀萍(左至右) 八里排練場

排練保羅.泰勒的 <光環>


2006/11/25雲門 <風.影>在台北國家劇院首演, 蔡國強先生的創意, 希望這是一齣流動的裝置藝術, 終於找到登山的一位年輕朋友在萬人矚目下, 攀登琉璃瓦的屋頂, 走上屋脊, 讓勁風揚起他背上有如天使翅膀的紗旗, 他熱烈期待並祈禱當天無雲無雨, 是個”攻頂”的好天氣.  勇敢夢想, 慎選策略, 落實細節, 走出困局, 向上爬, 往上走, 高處亮眼.

10_nEO_IMG.jpg  

1926年露絲.聖.丹尼絲與其夫婿鐵雄, 梅蘭芳, 三位東方劇場大師珍貴合影


雲門舞集千錘百鍊的舞姿和團隊精神令人感動與震撼, 用舞蹈傳述真實的情感, 撫慰了觀眾的心.  傳承中華文化, 在國際藝術舞台發光發熱, 令台灣人與有榮焉.  林懷民先生的編舞融合了文學, 音樂, 美術和歷史文化, 一位舞蹈家的氣質與修養才是真正令人悸動的地方.  不只是用肢體, 更用”心”舞出了台灣人根深蒂固打拼奮鬥的精神和動人的生命力, 流露出追求厚實, 沉穩, 與大氣的格局, 就是如此激勵了台灣人心, 也是他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用現代舞表達東方意念的創新精神正是獲得國際好評與後輩學習的榜樣.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林懷民 高處亮眼
    全站熱搜

    W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