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_nEO_IMG.jpg  

《幸福要趁早,覺悟不嫌晚》作者慧敏法師(Ryan Bongseok Joo),譯者金京鋒,2011/06親哲文化有限公司出版。慧敏法師,1974年生於韓國,高中畢業後到美國柏克萊分校攻讀宗教學。在哈佛大學攻讀比較宗教學碩士期間決定出家,並於2000年春在海印寺受沙彌戒,成為曹溪宗僧人。其後,在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期間得到美國和日本政府的獎學金,前往北京及大阪留學。博士畢業後,2007年至今,在美國東北部的麻州漢普夏大學任東亞宗教學教授。

2一位韓國年輕人.jpg 

一位韓國年輕人在美國求學踏上宗教之路 

以上顯赫的學歷了解作者既是高材生,什麼因緣牽動他接觸宗教甚至出家?柏克萊相較美國其他地方更容易接受宗教、思想和文化洗禮。日本禪宗和印度教先後傳播至此,後來又有藏傳佛教傳入。一天下課回宿舍途中遇見一位僧人,好奇心驅使與他攀談起來。事後才知道是藏傳佛教噶舉派德高望重的仁波切,當時應弟子邀訪來美舉行為期兩天的灌頂法會。大師提示作者前世與佛有緣,囑咐他一定要在大學裡習佛。此後開始聽美國佛學界泰斗路易士.蘭卡斯特 (Lewis Lancaster)的課與佛法結緣,在柏克萊選擇宗教學作為專業科目,終於踏上宗教這條路。

3慧敏法師.jpg   

慧敏法師

不過這不是一本以宗教教義為主的書,原文以韓文書寫,收錄54篇散文,文筆清新流暢,敘述生活觀點、遊學見聞、教育關懷、人生哲思等,意境優美,透過許多精采小故事寓情說理,一點都不覺宗教生澀。以他現年37歲的生活面相,談論主題不乏交友、愛情、3C、國際外交事務、文化等時尚話題均不避諱,道出對生命的感悟與禪心。學過中文和日文,常與國際間道友相互切磋,甚至台灣也有很多朋友,具國際觀,思想和視野開闊,對事物有透徹清明的看法。讀來猶如芬芳的茉莉,潺潺清泉,餘韻悠長,是心靈成長的好書,使人達到平靜和諧的崇高境界,值得品味鑑賞。

4DSC07099_nEO_IMG.jpg

哈佛大學校景 

4在萬行中領悟.jpg   

在萬行中領悟

很多父母認為子女只要順利考入哈佛就算「成功」,並以此做為終極目標,這是韓國教育熱帶來的強迫症,功力、空虛而壓抑,卻從沒有人告訴過他之後的路該怎麼走下去?慶幸的是唸哈佛期間認識了一位朋友,家境富裕,結伴到中國時,每個週末大家迫不急待奔向各地著名景點,他卻默默搭火車前往有名的愛滋村照顧孤兒,頓時令他自慚形穢。以往教育灌輸競爭意識,使我們只專注個人能力的提升,以適應社會的生存,這位朋友所追求的給他極度震撼,讓他重新思考人生,無疑又上了寶貴的一課。

 5只知其一一無所知.jpg   

只知其一一無所知

23修行多年的美國友人.jpg  

修行多年的美國友人

曾說:「我之所以選擇出家,是不想終其一生僅汲汲營營於名利。如果一味追求成功而進行無休止的競爭,那麼死亡降臨時,我們將面對多麼匱乏空虛的人生啊!」哈佛畢業前夕,密友意外車禍身亡給了他非常大的打擊。感悟到:「生活中的變故是如此突然又令人措手不及,生命又是這般脆弱!在死亡面前,學位、金錢、愛情、名譽和權力等,又有甚麼用呢?」不過,雖然我們無法將權力和財富帶走,也許能把幫助他人的回憶,或接受援助人士的笑容裝在心理,帶到另一個世界。

7取得哈佛學位.jpg  

取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

談到國寶,韓國人往往會想到高麗青瓷之類,精緻又華麗的物品,常沙取得哈佛學位缽表面粗糙,左右不對稱,看起來似乎隨時會裂似的,不明白為何反倒受日本人推崇?甚至奉為國寶。細細用來喝茶,發覺原來不只是如數學公式精確的結構才算美。存在某種缺陷的樸素自然,也是種美。比起急於彰顯,常沙缽適度留白、讓人回味的展現,或許擁有更高層次的美感吧!不對稱和歪斜,意外成了獨一無二的珍品。做人也一樣,如果保有樸實無華,不會文飾缺陷,才是暗香獨具。

8學會尊重和友愛.jpg  

學會尊重和友愛

「只知其一,一無所知。」出自德國宗教學者馬克思.穆勒,在學習中文的過程有感:一知半解和真正理解間,存在巨大的差異,任何事做到八九不離十,容或不難,但想做到恰到好處,可能需要多付出三、四倍的努力。在美國授課期間常遇到韓國留學生向他請教學英語的秘訣,說自己高一時常到韓國景福宮與外國人溝通,來到美國英語有些基礎後,會把每天在地鐵看到的廣告語、在報紙或廣播接觸到的短句迅速消化掉。看電視或與人交談遇不明白的詞,立刻向人請益,從不遺漏。不過外語真正說得好,不是指辭彙和語法多熟練,而關乎對外國文化、歷史、地理和時政的理解有多深刻。必須對該國國情持之以恆的關注和學習,單純背字表並不能幫助我們更流利與人對談。期勉自己從日常點滴蓄積生活智慧,這些過程也可視為一種修行。

9DSC07121_nEO_IMG.jpg  

分享多年美國常春藤名校的求學經歷,認為美國教育的優點是以討論為主的授課方式,讓學生闡述、反駁、討論各種觀點,這才是美國教育的精髓。比較美韓兩國教育最大的不同,學習並非美國學生生活的全部內容,包括韓國父母眼中玩物喪志的事,例如自己拍電影、組裝電腦、學園藝、學摔跤、學爵士樂等。第二個優點,美國學校的獎學金並非用於吸引優秀生源,而是用來幫助家庭清寒者。第三個優點,不是以傳授知識為目的的被動式教育,而是更加注重培養思考能力、討論能力和創造力。最後一點,美國不會以分數做為標準化的尺度衡量一個人的能力。對韓國教育提出剴切的呼籲和期許,當然也適用於我國。

10站在美國的講台.jpg

站在美國的講台 

年輕朋友經常提問關於感情的事,他不敢貿然回答,畢竟對出家人有點尷尬。雖然為難還是懇切的說:「愛情,不是我們有決心要準備就可以得到。愛情不受意志控制,就像一個不期而至的貴客,某一天會突然帶著珍貴的禮物出現在我們面前。」「愛情常與犧牲相關聯,因為愛,所以可以為對方犧牲一切。也許就因為這樣,愛情容易受傷,也能使人發生巨大的變化。」當愛情變成佔有,就失去了原有的芬芳,逐漸枯萎,引用紀伯倫的詩:

讓相愛的靈魂,相隔澎湃的海洋,
不要離得太近,也不要離得太遠,
如廟宇的廊柱,分立著撐起屋頂,
讓天上的微風,在期間翩然起舞。

11宇宙中心難道圍著紐約轉.jpg  

宇宙中心難道圍著紐約轉

相反地,如果愛情擺脫約束而昇華,那就成了一種修行。夫妻間的因緣維繫,不只需要喜愛之情,更重要的是尊重對方並獲得對方的尊重。雙方都要放低身段,學會犧牲自己,這才會成為堅強的壁壘,足以抵禦外界的各種誘惑。

12看看多元的世界.jpg  

看看多元的世界

刻骨銘心的感動是小學六年級學過的數學、語文都已毫無印象,唯獨老師的一句話深深烙印在心裡,對他產生莫大的影響:「孩子們,你們以後長大了,千萬不要只考慮規定而不重視人。即使別人真的犯了錯誤,你們也要表現出雅量啊!」老師對他的鼓勵也是日後成功的動力:「老師相信你以後一定會努力學習,成為大家的榜樣,最終你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短短幾句鼓勵和教誨,可能讓弟子奉為終生圭臬。我們千萬不要吝於一句讚揚和包含希望的話,那足以改變人的一生。

13DSC07141_nEO_IMG.jpg  

生日前夕,沒厭惡過歲數的增長,認為年長增加了對事務的判斷力,個性也沉著許多。年輕時只要覺得自己是對的,就非說服對方不可,現在會放寬心,盡力了解對方的立場。年輕時一見別人犯錯就想指責對方,甚至不願與他為伍,現在知道自己也非完人,就不再以如此絕對的標準去評判別人,凡事變得寬容慈祥。且讓我們讓歲月化作一杯淡香的茶,一份深邃的智慧,讓自己變成一個溫潤如玉的人,那麼秋風會不會也跟著變得溫暖一些呢?

15學習並非學生生活全部.jpg  

學習並非學生生活全部

單獨旅行是認識自我的好機會,把自己丟在陌生的環境,看如何應對新事物。他建議韓國人應多到西方看看,觀摩西方優秀的建築和藝術,並不會削弱本國傳統,反而能讓自己更加敏銳地捕捉到本國文化的魅力,更想保護好自己的文化。距離太近反而無法發覺自己的美,甚至還將之拋棄,不免令人心痛。

14珍貴的瞬間寶貴的因緣.jpg  

珍貴的瞬間寶貴的因緣

只知道自己而不了解他人,其實也無法真正了解自己。我們與他人的關係就如一面鏡子,會把我們自己的樣子映在上面。所以越有智慧的人越謙虛,越願意傾聽他人的意見。世界越來越趨於多元,若還是認為自己的生活方式、宗教、種族、和國家最特別、最高貴,明顯已不合時宜。

16說出內心思想也利於對方.jpg  

說出內心思想也利於對方

如果覺得某個炫富的人很討厭,那麼實際上,我們自己是希望可以在別人面前顯得闊綽些,只因為沒那個福分,才會將此視為缺點。相反地,如果我們看著某位敬重的人,經常想起他、欽慕他,便會逐漸發現自己的品行、思考方式和行為越來越像他。這是因為我們內心與他相似的部份產生了振動,不知不覺地向他靠近,也就是「共鳴」的道理。

17慧敏法師.jpg  

慧敏法師

與自己能力相當的競爭者、或處境相似的同伴遇到喜事時,能夠毫無私心地替對方開心,其實並不似想像中那麼容易。尤其是與自己利益衝突時,或當大家為共同目標一同出發,同伴卻比你先馳得點,還能真心為他的成功開心,是一件需要極高心理修養的事情,正是隨喜的難度。

18沙彌生活.jpg  

沙彌生活

他喜歡韓國詩人金春洙的詩《花》,幼時被老師逼著背誦的詩句,平日穿梭奔忙,決定今日送給自己一份「清閒」作禮物。欣賞路旁樹枝掛著香草色的木蘭花,透露春的氣息,寒冬洗禮後枝椏間冒出嫩綠。一陣春風拂過衣領,吹來一片花瓣。由衷地感謝周圍這麼多好朋友,感謝在學習上幫助過的教授和恩師,當然也要感謝這春天。他常懷謙卑感恩之情,用歡喜心品悟世間幸福與美好,把尋常生活的每一天,都作為修行和成長的寶貴素材。

19珍惜因緣得以善終是種修行.jpg  

珍惜因緣得以善終是種修行

以上摘錄書中吉光片羽,讀完本書感到無比的喜悅,見作者用心體會人生,珍惜當下寶貴的因緣,分享自己的幸福感動,難能可貴。尤其對幸福的解讀令我豁然開朗:「如果始終認為我們現在可以忍受痛苦,努力向上爬,相信有一天一定會得到回報,終會得到幸福。但是當目標實現時,真的可以感到幸福嗎?人往往達成一個目標就不滿現狀,又繼續尋求更高的目標。」因此呼籲大家:「所謂幸福,不是達到目標以後獲得的滿足感,而是現在就與身邊人分享且不求回報。」人生苦短,幸福要趁早,享受觸手可及的幸福才最真實。

20在寺院燃燈祈福.jpg  

在寺院燃燈祈福

一本清澈透明,情感細膩、令人感動的美書,樸實淡然的文字,透露充滿逸趣清涼的人生,值得玩味與深思。令我記起晏殊的《浣溪沙》,此生有限,何不珍惜彼此相聚的時光,不要各自天涯海角,才追悔悵惘,無盡感慨。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22感謝恩師.jpg  

(圖左為作者恩師)

21幸福是分享且不求回報.jpg  

幸福是分享且不求回報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幸福要趁早 覺悟不嫌晚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WS 的頭像
    WWS

    薇薇的文學沙龍

    W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